可心可晴官网
首页
旅行札记
艺术人文
浪漫生活
雅致古风
光影故事
伴你入梦
公告
登录
暗香浮动月黄昏
2021-11-12
by
jing.xing
913
坐上时光的小船,我们回到充满诗意与风雅的宋代。 这是一个冬日的清晨,你身处西湖湖心的孤山,四周水色茫茫。夜里刚下过一场初雪,湖边的堤岸覆上一层薄薄的雪色,柳树的枝桠层层叠叠的白,仿佛开满一簇簇的梨花。冰蓝色的湖水如同一块宝石的镜面,偶尔有一只小船,落满昨夜的雪。 一阵幽香吸引了你的注意。那香气若隐若现,时远时近。虽然不像玫瑰那般浓郁芬芳,但清幽淡雅,余韵悠长。 你寻着香气往山上走,山坡上,一株红梅绽放了,花枝斜斜地伸向天空,在白雪的映照下更显娇艳。 你停下脚步,深长地呼吸,冬季清凉的空气注入肺腑,优雅的梅香慢慢渗入你的感官。你的身心变得沉稳、安静,似乎连时间也慢了下来。 此时,你才发现,梅树下,坐着一位穿着青色长袍的隐士。他望向远处的湖面,通往湖面的西冷桥,散落着一捧一捧的雪,像是被天空揉碎的白云。 隐士身旁放着一把花锄,一坛酒。微风轻轻吹过山坡,湖面烟波荡漾,树上零星的雪花掉落到他的肩头,瞬间融化。 空中传来清亮悠长的鹤鸣,两只白鹤拍着翅膀在湖面盘旋,终于,它们发现了隐士,冲着他伸长脖子,叫得更热切了。 “又有客人来了?”隐士对着白鹤露出微笑,“请客人稍等片刻,我这就回去。” 白鹤用清亮的鸣声作答,扭头往山中飞去。山林深处,一座茅草屋掩映于梅树林中。守门的童子正在为客人沏茶,听见鹤鸣声,莞尔一笑,对客人说:“先生马上就回来了。” 这位隐士名叫林逋,是北宋有名的诗人,我们也许更熟悉他的另一个名字,林和靖。从古至今,喜爱梅花的文人不尽其数,但若论爱梅成痴,恐怕没有人比得上他。林和靖隐居孤山二十余年,终身未娶,以梅为妻,以鹤为子,这便是“梅妻鹤子”的由来。 虽说隐居清苦,但隐士丝毫没有寂寞之感。传说,他在孤山种植了三百多株梅树,这些梅树不仅开花,也能结果。林和靖在观赏梅花之余,会摘一些果子卖给山下的村民。他把每棵树的梅子卖出的钱,包成一包,放到一个瓶子里,每天取一袋作为生活开支。一年最多有366天,所以林和靖种了366棵梅树。 除了种梅,林和靖还养了这两只白鹤,相处久了,白鹤似乎通了人性。每天林和靖打开鸟笼,放它们盘旋云霄,恣意飞翔,不久之后,它们会主动回到笼中。有客人到访时,倘若林和靖不在家,守门的童子也不着急,一边泡茶迎客,一边放出白鹤,鹤鸣响于长天之际,便是主人动身归家之时。 林和靖飘然若仙的隐居生活,一传十,十传百,让无数文人墨客心生景仰,甚至还传到了皇帝的耳朵里。宋真宗和宋仁宗两位皇帝,都曾派官员去孤山探访,赠送财物,邀他出山,但林和靖始终不为所动。他说:“我的志向不是成家立业,也不是功名富贵,只有青山绿水与我两情相悦。”对他而言,富贵就如这山间的浮云,散了又聚,聚了又散,唯有青山巍然不改,绿水长流不息。 他常常划着小舟出入古寺,在晨钟暮鼓间,与高僧探讨宇宙和人生哲理。文人士大夫也慕名而来,造访他的草庐,与他终日清谈,乐不知返,这其中,就包括北宋名臣范仲淹与欧阳修。 送走客人,林和靖带着童子站在院中。天空又飘起了雪,孤山一片银白,梅花迎着寒风盛放,两只白鹤在不远处悠闲散步,在雪地上留下浅浅的爪印。林和靖就这样一直看着梅花,忘记了时间。待到日落西山,月亮的影子忽隐忽现,梅花横斜在清浅的水面,黄昏的孤山散逸着梅花的幽香,林和靖沉吟片刻,咏出那一句千古绝唱:“疏影横斜水清浅,暗香浮动月黄昏。” 我们的寻梅之旅,就在这醉人的诗意中徐徐展开。 天色朦朦胧胧,还看不见太阳的影子。天空中漂浮着淡淡的云霭,云朵的边缘露出一抹浅橘色的光影。万事万物还没有从沉睡中醒来,此时介于夜晚与白昼的交界,静谧,平和,安详。 空气中弥漫着晨雾,深深地呼吸,湿润而清凉的感觉贯穿全身。再仔细品味,竟觉察到空气中还包裹着美酒一般的醇香。原来是古寺中的梅花开了,三三两两,疏疏落落,状似飞雪。白色的江梅在白色的晨雾中忽隐忽现,淡若清梦。林和靖告诉你,这正是梅花最美的状态,含苞待放,稀疏零落,好比一幅文人画,最引人遐想的,就是“留白”。 房舍上像铺了一层薄薄的细雪。走进一看,是清晨凝结的白霜。寺中衰草历经了一场霜冻,更加凋敝颓靡。但那梅花枝上落了一层霜雪后,却更挺拔傲然。 林和靖轻叩寺门,一位面容清瘦的高僧微微行礼,请他入寺。不知今日两人会聊到什么时辰。 天边愈发明亮,雾霭慢慢散去,梅花的轮廓逐渐变得清晰。僧人扫完庭院中的雪,轻轻敲响晨钟。伴着悠远古朴的钟声,太阳从东边升了起来。经阳光一照,花枝上的薄霜倏然没了影子,花瓣上留下一层细腻的水珠。你伸手轻轻抚摸那花瓣,冰凉,柔嫩,淡泊的香气丝丝缕缕地飘进了你的心里。 寺庙依山而建。拾级而上,走走停停,山路两边的青石铺满了苍绿的青苔,掌心轻轻抚过,柔软细滑。湛蓝的天空悠悠地荡漾着薄云,云雾下的山影忽隐忽现,宛如蓬莱仙境。 山头残留着斑斑白雪。几株白梅傲然生长于山间。远远望去,分不清哪里是雪,哪里是花。空气中漂浮着暗香,如丝如缕,你抽动鼻翼,深深地吸气,那花香似乎来自很遥远的地方,飘渺虚无。然而当你不再刻意地探寻香气,微风又将阵阵梅香送入鼻腔,使人心旷神怡。 寻着这香气,来到一株梅树前。素白微粉的花枝,斜倚在覆满青苔的岩石旁,像一位淡妆素衣的少女,涉入幽深的碧潭。 山顶的气候变化多样,太阳像顽皮的孩童,忽隐忽现。山水草木时而沐浴在阳光下,时而进入云影之内,极尽变幻。 当烟云散去,阳光泼洒下来,白梅薄如蝉翼的花瓣轻轻翕动,闪烁着晶莹的微光。不大一会,峰顶又降下一朵浮云,光与影相互追逐着,给青山笼罩上一层梦境般的色彩。 林和靖从寺里出来,青色长袍置身于雾霭中,仿佛行走在云端。山脚与山顶的界限逐渐模糊,天与地融为一体。青山、绿苔、老树、人影,一起隐入浓雾,洁白的梅花像轻烟一般融化在雾霭中。 冬日漫步,总是会看到“岁寒三友”之首的松树,冷风掠过,树影岿然不动,更显苍劲挺拔。松柏旁边便是密密的竹林,连缀成一片苍绿的海,一直蔓延到远方。而梅树是稀客,零零落落地生长在松竹之间。 绿苔青崖上,松下竹林间,正是赏梅最好的场景。宋代词人张功甫在《梅品》中,洋洋洒洒写下了二十六种赏梅的场景。他说,赏梅最佳的时间,是清晨日初上,烟笼月明时。最好的气候,是阴天轻寒,雨雪霏霏。最好的环境,是松下竹林间,绿苔青崖上。而赏梅时最适合做的事,是吹笛抚琴,扫雪煎茶。 临近傍晚,天色渐暗。越往林子深处走去,周围的暮色就越显浓郁。一两点红梅稀稀疏疏,掩映在浓密的松林竹叶间。竹叶的清香与梅花的芬芳在空气中缠绕。 穿过松树林,便是一片梅林。正是花开时节,千朵万朵,红白相间,远远望去,犹如落了一层薄薄的烟霞。 梅树下,落英与红萼,片片点点。一只白鸟披着斑驳的树影,啄食落花。林和靖扛着花锄,轻巧地在梅林间穿梭,将花树下的泥土锄得松软。 阳光投射在梅林之间,花朵呈现出半透明的光泽。你伸出手指,轻轻触碰柔嫩的花瓣,心底泛起如水般的柔情。微风从林间穿过,花瓣落在你的头上、肩上和脚边,那触感轻柔,像水鸟新生的羽毛,像小猫柔软的尾巴。 冬日的细雨伴着幽暗的光线倾洒而下。蚕丝般的雨从松、竹、梅的缝隙中漏下来,沙沙沙,敲打着泥土与落花。梅花上积了一层薄薄的雨水,反射着夕阳。天地万物都笼上一层柔光。 月亮悄悄升上了梅树的梢头。天空中烟霞淡淡,白云团团,状如棉絮。推窗而望,庭院中有几株腊梅,花枝疏朗,淡黄的花瓣透明如腊蜜,仿佛摘下了天上的月色。轻雪浅浅压着寒枝,正如黄庭坚的一首诗:雪与蜡梅共照影,人与蜡梅相照明。 林和靖俯身拾起几朵掉落的梅花,用干净的丝帕小心包好。梅花之美,如果只能看和闻,未免可惜。像他这样的爱梅之人,必然期待着味蕾也能领略梅花的清幽与古意。 离开之前,他邀请你饮一杯青梅酒。透明的琥珀色缓缓滑入白瓷杯,你闻到一股淡淡的甜香。往杯中扔一朵梅花,花香与酒香交融,萦绕于你的鼻尖。你端起酒杯浅啜,青梅的酸味裹着酒的清甜,在你舌尖轻舞。花影相照,酒美梅酸,一切都让人称心如意。 你向主人告别,走出庭院。木鞋在石子路上发出嗒嗒声响,惊动了附近的寒鸦。鸟儿叫了两声,扑扇翅膀飞入深沉的夜色。四周又重新归于寂静。 淡淡的月色,映照在花瓣上。在朦胧的雾霭中,艳丽的红梅也变得清新淡雅。你脑海中浮现一句诗:寒沙梅影路,微雪酒香村。 山中响起一阵琴音,似深潭幽沉,又似明月清旷。微微颤动的琴弦,和那梅花的暗香一样,忽远忽近,如丝如缕。 呼吸着浓郁绵长的梅香,宛如行走在天上。清凉的晚风温顺地拂过你的脸颊,一片花瓣在半空转了几圈,画出优美的线条,轻轻飘在地上。你的心也随着花瓣,悠然放落。 你仿佛被轻纱棉絮包裹着,身体变得轻盈柔软。周围只剩下梅花那悠长淡雅的清香,绵绵不断,飘进你的鼻腔,化作你的清梦。
返回顶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