可心可晴官网
首页
旅行札记
艺术人文
浪漫生活
雅致古风
光影故事
伴你入梦
公告
登录
莫奈的花园
2021-11-12
by
yang.di
1329
我们回到 1915 年,从法国西北部风景如画的诺曼底出发。从天空向下俯瞰,大片绿油油的麦田在宁静的乡间铺展开,麦子在风中轻轻摇曳,古朴的吉维尼村庄坐落其中,若隐若现。 在这个村庄,有一位特别的居民,印象派之父克劳德·莫奈。你将在他的陪伴下度过难忘的一天。 那时候,吉维尼还不像现在这么有名,村庄一片静谧,几乎没有任何声响,除了连接文明的列车在慢悠悠地行驶。 此刻,你正坐在这辆列车靠窗的位置,凝视前方。铁轨沿着河道向前伸展,壮丽的平原一望无际。远处的草地上,一株株挺拔的白杨树蜿蜒排列。五月的时候,草地上是星星点点的罂粟花,到了秋天,这里将堆满金黄的麦垛。 行进的火车放慢了速度,喷出一阵烟雾,消散在飘着几片散碎云彩的晴朗蓝天中。你闻到湿润的青草气息,眼前出现一片碧绿的山坡,在爬满青苔的果园围墙里,散落着一座座古朴典雅的木屋,仿佛梦中的仙境。 大约30年前,莫奈也像我们这样坐在火车上,那时他42岁,透过车窗看到了吉维尼迷人的村庄和辽阔的绿色平原,一下子就爱上了这儿。他从当地一名商人手中租下一所古旧的农舍,房子前面是一条小路,背面有一座菜园和满山的苹果树。 几年后,莫奈买下了房子和周围的土地,把原有的蔬菜和苹果树连根拔去,种上鸢尾花、郁金香和牡丹,后来又在池塘里种满睡莲。他和妻子爱丽丝一起挖土、栽种与除草,凡事亲力亲为,孩子们则帮忙给植物和心爱的花朵浇水,如今这些花儿开得清新烂漫,空气中弥漫着沁人的幽香。 莫奈曾是一个热爱旅行的人。他随身携带着调色板和画笔,走遍欧洲的山山水水。他去过法国南部迷人的蔚蓝海岸线,岸边的悬崖迎风而立;画过北欧雪中的村舍和山峦,冬眠的树枝从一片寂静的白色中探出头来;他还画过故乡勒阿弗尔港口的日出,其中一幅就是我们熟悉的《日出·印象》,晨雾中的港口若隐若现,船只缓缓在水面航行,红日从雾霭中升起,在海面投下一缕橙红色的波光。 然而,在最初展出时,这幅画却遭到了评论家的冷嘲热讽。他们觉得画作笔触凌乱,就跟没完成的草稿一样。有人说:“孩子们用蜡笔在纸上随笔乱涂,也比他的画好看。”还有人干脆给它取了个讽刺的名字,叫做“印象”。印象派的名字,就是由此而来。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,莫奈的画都卖得不好,家里穷到揭不开锅。因为老是赊账,肉铺和面包店的伙计看到他就赶紧轰走。买他画的人似乎也运气不佳,一位商人买了16幅莫奈的画,最后血本无归,其中就包括那幅著名的《日出·印象》。 而这位商人的妻子,名叫爱丽丝,后来,她陪莫奈来到吉维尼,成了他的第二任妻子。 搬到吉维尼之后,莫奈渐渐停住了旅行的脚步。他的笔下,几乎全是这里迷人的风景。河畔的杨树排成行;白衣女子撑着阳伞站在草地上,微风吹动野花、裙摆和蓝天中的流云;成堆的麦垛在晨曦和日暮里,染上不同的色彩。仿佛一夜之间,人们发现,他画中的法国风光原来如此动人,在变幻的光影里,弥漫着神秘莫测的美感。这其中最有名的,就是那一幅幅色彩斑斓的睡莲,莫奈显然对它们着了迷,他从各种角度描绘它们,从不厌倦,在人生的最后30年,给世界留下了250幅睡莲画。 你也许有一丝疑惑,为什么莫奈要画这么多的睡莲,而且看上去都差不多的样子? 莫奈曾经写道:“我花了不少时间来了解我的睡莲。当初栽种时,我并未打算以它们入画。有些风景的美妙之处是无法在朝夕之间充分领略的。有一天,我忽然发现,这片池塘原来如此美妙,于是我拿起调色板,开始作画。从那一刻起,我几乎没有再画过别的东西。” 几年来,莫奈一直耐心地观察与描绘他的睡莲。作画时,他不仅关注景物本身,还有周围无时无刻都在变化的光影和色彩。他用画笔追随季节的更迭,定格一天中瞬息万变的自然光线,勾勒出生命最鲜活灵动的轮廓。 光线的变化非常快,所以莫奈常常需要同时在几张画布上作画。一位到访过莫奈花园的记者,曾看见莫奈在池塘边支起12个画架,轮流在不同的画布上涂抹,捕捉天空的每一丝变幻,描绘睡莲与水面流动的光影。 现在,我们将要走进莫奈花园,去寻找池塘边的大画家。 走出火车站后,沿着主街漫步,途经建于 11 世纪的教堂。牧人领着牛群在小路正中央行走,蹄声在鹅卵石路上回荡。村庄外围的草地郁郁葱葱,牛群啃完青草,慢慢走向石槽,在喷泉一旁饮水。空气里弥漫着田园的悠然气息。 沿着穿村而过的埃普特河,渔民正准备撒网,一对乘船的夫妇悠闲地随水漂流。小木桥附近,一些洗衣女工在清澈的水边弯腰忙碌。 女工们身后有位老妇人,坐在大橡树树荫下的岩石上乘凉。她叫黛芬,是莫奈家的熨衣工,好心的带我们去雇主家。黛芬把湿漉漉的床单叠入篮子里,抱着它们向一幢粉色灰泥长屋走去,亮丽的绿色百叶窗散发着勃勃生机。我们到了。 黛芬带领我们走向大门,走过宽阔的小路,小路周围是绿色的金属拱门,与屋子上别致的百叶窗十分相配。 推开大门,我们走过一条开满橘子花与芳香玫瑰的小路,两旁是成行的紫杉树,蔷薇在螺旋形花架上盘旋生长。黛芬转过身来,脸上带着慈祥的笑意,告诉我们,要找的人就在前方的池塘附近。 我们告别黛芬,继续往前走。园中铺满水仙花、郁金香、鸢尾花、东方虞美人和牡丹,经过精心布置后,就像一块五彩斑斓的调色盘。 近处的河水分叉成一条狭长蜿蜒的溪流,缓缓流入一个大池塘。池边种满了异国树木,以及高大的垂柳。长长的柳枝在水面上伸展,轻抚淙淙的小溪。一串串树叶浮于溪面,随着水流轻缓飘荡。 池塘边就是引人入胜的水上花园,铺满了形形色色的花卉,你不由得闭上眼睛,深深吸入空气中满盈的甜香。 池岸一边的蕨类植物开着粉白交错的娇艳花朵,玫瑰花色调各异,在刚刚修剪过的草坪上投下浓荫。 池塘的另一边种着繁茂的竹林。竹子通常不在这里生长,但这片竹林似乎适应得不错,长势喜人。 园中还种植了日本牡丹与原产于中国的白果树,枫树与银杏交错而立,当深秋来临,你会在这里看到比天边更绚烂的晚霞。 一座日式风格小桥涂上了亮丽的绿色,散发出田园风情。小桥并未破坏自然景致,它横跨池塘,将两岸优美地连接起来。 不远处,一个画架孤零零地立在池塘边。一开始你并没有注意到它,因为画架上铺着的一大幅油画几乎与背景融为一体。 油画表面布满了五彩斑斓的小点,向画布外延伸,融入四周花园的色调中。恍然间,你仿佛掉入一个色彩的梦境,分不清哪里是画,哪里是现实。 一位身材魁梧的男子进入我们的视线,他头戴帽子,蓄着浓密的白胡子,正密切关注着水面反射的光线变化。他就是印象派之父克劳德·莫奈。 莫奈正沉浸在自己的创作中,没有发现我们的到来。他手持画笔,为现有笔触点缀冷色调油彩。绿色叠加蓝色,紫色小点汇聚一处,呈现出无形而舒缓的色彩渐变。 绘画动作不断重复,画笔在厚实的画布上营造出纹理质感与浮雕效果,画家显然练习过上千遍才能如此纯熟。涂上最后一抹皇家蓝之后,画笔从大幅画作上移开,在木质调色板中吸取更多纯正无杂色的颜料。海军蓝、天蓝与蓝绿相互映衬,深绿、黄色、淡紫及粉红深浅不一,角落则点缀着黑色和白色。 如果我们看得够仔细,会发现,调色板上的每种色调,都能在身边的大自然中找到踪影。 靛蓝与灰绿交织的线条生动柔和,贯穿亮白色调,为蓝、紫的底色缓缓覆上更加素淡的色彩。画中的景物朦胧模糊,似乎没有具体的形状。但如果你往后退一步,它们就会显得无比清晰,洋溢着鲜活大胆的炽热情感。 现在我们远远观赏这幅画,深色的池水倒映着天空中掠过的流云,没有地平线,也没有堤岸。一汪池水铺满画布,我们的双眼沉浸于这些饱满的色彩之中。但走近一些,这些云朵的倒影就变成了朦胧的白色轮廓。 画上点缀着几个粉红与亮白圆点,十分夺目。精巧的花朵似乎长在云中,水天相接,连成一片。抬头望去,水面上同样飘着淡粉与白色的花朵。 水上花园的池塘布满了千姿百态的睡莲,从紫色、粉色和淡紫色,到红色与橙色,色彩的海洋从你眼中漫过,你的心仿佛也染上了这梦幻般的颜色,渐渐沉醉。 日式小桥周围的天空,流云向草木与水面投下的光影,在树叶间飞舞的蜜蜂,都被定格于画中, 它们从自然而来,却又超越了自然,每一笔画里的风景,都是全新的体验。 当一缕阳光穿透飘渺云层,光影开始变幻,为抓住这流动的瞬间,莫奈别出心裁地更改配色,并运用阴影造就神奇的效果。他将少许黑色、蓝色与紫色混合,在画中光线投射之处,抹上一层淡色的阴影,时间因此流转。 莫奈对每一朵睡莲都无比熟悉,但现在,他想要抛开成见,摒弃记忆中睡莲的模样,用双眼坦率面对当下的真实。 此刻,云朵抱成一团遮住天空,太阳无法施展温暖魔法,为植被镀上光辉。池塘一片暗影。 白色和粉色睡莲瞬间暗淡下来。于是,莫奈在现有的粉色色调中加入一抹蓝,为鲜艳的花朵染上一层深色。这是此刻的睡莲,和之前已全然不同。几分钟之后,阳光也许会穿过云层再次降临,而莫奈的画笔,将移到另一块画布上,继续创造下一个此刻。 他深知,变化与回归是大自然的一部分。每个季节都会带来新的挑战,花园的轮廓和色彩在不断演变。春来花开,秋至花落。 我们站在莫奈身后几步远的地方,看他如何捕捉一个个栩栩如生的瞬间,真是令人惊叹。虽然几乎没有移动,但他却知道在近处该画什么,运用什么色调,加入哪类明暗对比来获取心仪的效果,传达出更深刻的意境。 莫奈的目光本能地来回巡视,这位画家相信自己的直觉。绘画题材本身并不重要,自己在那一刻,在不断变化的环境下观察的眼睛更为重要。 沉醉于这种安静的环境之中,思绪容易游离,似乎感觉不到时间的流逝。鸟儿的鸣啭与附近河水的潺潺声相互交织,偶尔有小气泡浮出池面,暗示水面之下隐藏着迷人的生命。 一想到五彩缤纷的游鱼,脑海中就会模糊地浮现将画笔浸入一杯水的画面。蓝色的漩涡溶入半透明的液体中,让杯中水染上浓郁鲜活的颜料。你的身体也随着这杯水,缓缓舒展开来。 莫奈在一块布上擦拭画笔,这块布染着大量褪色的抽象粉彩小点,本身就如同印象画派的印记。在这样的环境中呆上几个小时后,祥和安宁之感充盈着身体和心灵。 太阳继续西沉,池水平静下来,逐渐变暗,染上渐浓的暮色。 愉快的午后即将结束,空气也开始转凉。莫奈看着自己的作品,还不是很满意,他认为总有改进的空间,不过今天只能这样了。天空看起来不会下雨,他可以很放心地把材料留在户外,随即邀请我们和他一起回家。 在路上,莫奈回忆起这些年,他和妻子如何一步步整理花园,创造出远离外界喧嚣的美丽静地。他可以随心安排时间,在花园里凝视多变而永恒的大自然。 莫奈踏上房门前的台阶,打开大门,将帽子留在衣架上。厨房铺满了淡蓝与白色的瓷砖,挂着天蓝窗帘,窗框的颜色也十分相称。在我们走进黄色餐厅之前,莫奈问道,你们想不想看看画室? 进入开阔的画室,我们被眼前环绕的睡莲画深深震撼。莫奈将他的大画板沿着房间四壁围成椭圆形,黄昏的光线从屋顶的大玻璃窗洒下,画作栩栩如生,我们仿佛又回到了刚刚离开的美妙花园,躺在缤纷的睡莲中,清甜的馨香钻入鼻孔,身体随着水面微微荡漾,思绪也飘得越来越远,越来越轻盈。 这些睡莲画作凝聚了莫奈一生的心血,是他写给大自然与生命的颂歌。他精心打磨每一个细节,希望自己有一天能与世界分享这片睡莲。最终,他将这些画作赠予法国,作为永恒之美与和平的象征。 而此刻,我们置身吉维尼村庄这间画室,如同被自然的美景包围。头顶的流云被夕阳的余辉染上金黄,隐入诺曼底广阔的绿色平原,转而消失不见。画室的光线渐渐黯淡,莫奈最后一次拿起画笔,为一朵盛开的睡莲添上一抹微妙的紫色,宣告夜幕的降临。
返回顶部